共享單車眾籌項目商業計劃書案例
一、項目背景
似乎是一夜之間,共享單車遍布大街小巷,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時,它所獲得的資本巨頭青睞和用戶體驗、社會爭議、管理爭議等一起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
根據調查,共享單車是基于這樣的用戶使用生活情景而設計: 乘地鐵上班的你,走出地鐵口,發現離公司還有1公里,這不長不短的距離,打車浪費,走路太遠,一部自行車便成為了最好的選擇。但當你來到車樁前,總發現沒車了,或者當你到了公司附近,卻發現車樁停滿了車,你借的車還不了。于是,“共享單車-解決最后一公里的概念”應運而生:通過不設樁實現單車的隨時隨地隨借隨還、用大數據實現車輛合理分配來代替公共自行車的定點配置,最終實現車源共享,提升效率。
共享單車,更多的是以公益為目的,商業目的為輔助手段,其主要消費人群鎖定為學生以及剛工作不久的白領,他們消費能力一般,但不可否認是一個具有龐大潛力的市場。OFO單車是國內首個實現無樁停放的共享單車系統。出于對國民素質的擔憂,曾有許多人質疑共享單車能否玩得下去?但事實證明,騎OFO單車出行已經成為近期白領群體一種潮流方式。其獨特的手機APP找車,掃碼開鎖,拍照停車這種產品體驗本身,甚至超過了其填補的飽受詬病的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問題本身的意義,騎共享單車曬照甚至也一度成為朋友圈的主角。而共享單車也成為澎湃、一財、虎嗅、36Kr以及眾多互聯網科技自媒體人報道話題中的常客。
一輛輛造價3000元酷炫的單車穿梭在大街小巷,加上“節能環保”、“共享經濟”等標簽,摩拜單車火了。OFO以300元每輛造價的單車出現在各大城市高校附近迅速占領市場并成為膜拜最具競爭力的對手。但是膜拜與OFO都存在很大的弊端,
首先:我們說這種模式資金門檻就讓想在這個市場分一杯羹的人“望塵莫及”,通俗的說想“玩得起”就得砸好幾十億(詳見圖表1);
其次:1、膜拜每輛單車的造價與收費使我們有些“看不懂”,很多人在電腦前精明地替摩拜單車算起了賬。大概的邏輯是這樣的,摩拜自己造車剛開始6000元一輛,按照現在3000元一輛車來算,平均一輛車一天使用2次,一次1元,在4年不維修的設計標準下,算上其他運營成本,盈利并不樂觀。此外,除了收使用自行車的費用,摩拜并沒有證明自己擁有差異化的盈利空間,場景缺乏足夠的想象力,商業模式已經見頂。
2、OFO盈利模式雖然透明、易見,但是ofo市場定位太過于低端,輪胎容易破,電瓶沒電也沒人充,造成了盈利模式沒有執行性。所以當一種產品上市,那么市場配套,和市場維護要跟進。
基于以上行業內的基本情況,2016年12月由某某公司打造的“互聯網+共享自行車眾籌項目”橫空出世,項目規避了行業內的弊端,并使用分銷代理眾籌模式、抱團取暖、定位準確、企業創新管理的優勢立志在2018年內迅速內搶占上海、深圳、杭州、廈門、福州市場。
二、項目總體描述
項目是垂直于“共享自行車”產業的B2C平臺,平臺專注服務每個立志在共享自行車市場分一杯羹的企業、投資者與創業者,項目有效規避了行業資金門檻壁壘,以十輛自行車為加盟起點(每輛自行車定價700元),前期所有投放企業或個人對應自行車的70%銷售額以天為單位返還給客戶指定賬戶,剩余30%為平臺運營費(含稅收),目前某某公司微信公眾號平臺已上線,智能鎖已經研發并隨時能投放使用,投放地點以上海為中心,未來五年內必將占領全國華南、華中地區一線城市,打造自膜拜、OFO以來的又一個共享自行車業內的大品牌。
三、項目主要財務指標
序號 |
項目名稱 |
計量 單位 |
設計預算 |
序號 |
項目名稱 |
計量單位 |
設計 預算 |
1 |
項目總投資
|
萬元
|
0.7
|
7 |
平均年利潤 |
元 |
11,993.80 |
8 |
5年總利潤 |
元 |
59,969.00 |
||||
9 |
年銷售收入 |
元 |
24,410.00 |
||||
2 |
資金規劃周期:
|
年 |
5 |
10 |
BEP |
% |
27.20 |
11 |
IRR(稅后) |
% |
-- |
||||
3 |
職工人數 |
人 |
0 |
12 |
NPV(IC=12%) |
萬元 |
-- |
4 |
綜合折舊年限 |
年 |
5 |
13 |
動態投資回收期 |
年 |
0.84 |
5 |
投資利潤率 |
% |
171.34% |
14 |
凈態投資回收期 |
年 |
0.84 |
6 |
投資利稅率 |
% |
171.34% |
15 |
建設周期 |
月 |
0 |
四、項目總投資
項目總投資500萬進行平臺的搭建與后期的運營,前期已耗時3個月,投入80萬進行平臺的搭建與技術的開發,目前微信公眾號、智能鎖已開發并隨時能投放上線使用:
序號 |
費用名稱 |
估算資金(萬元) |
1 |
項目投入總資金(1=2+3) |
500 |
2 |
建設投資(2+2.1+2.2) |
300 |
2.1 |
建設投資靜態部分 |
280 |
2.1.1 |
微信公眾號渠道建設 |
5 |
2.1.2 |
APP、加盟官網等開發費用 |
25 |
2.1.3 |
智能鎖等技術開發費用 |
50 |
2.1.4 |
品牌宣傳 |
200 |
2.2 |
不可預見費用 |
20 |
3 |
流動資金 |
200 |
五、目錄
第一章 摘要 5
1.1 項目背景 5
1.2 項目總體描述 8
1.3 項目投資亮點 8
1.3.1 項目規避了行業資金門檻 8
1.3.2 項目產品定位符合市場 8
1.3.3 消費者理念已成熟 9
1.3.4 消費者選擇多樣化是項目成功的又一保證 10
1.3.5 單車使用頻率的保證 10
1.4 項目平臺提供服務介紹 11
1.4.1 對于投資者 11
1.4.2 對于平臺用戶 11
1.5 主要財務指標 12
1.5.1 投資者財務指標 12
1.5.2 項目平臺方財務指標 13
第二章 公司基本情況及未來發展戰略 15
2.1 公司基本情況 16
2.2 核心管理團隊介紹 16
2.3 宗旨與使命 16
2.4 發展藍圖規劃 17
2.4.1 第一階段(2017-2018年) 17
2.4.2 第二階段(2018年) 17
2.4.3 第三階段(2018年-2021年) 17
2.5 發展規劃 17
第三章 項目目標市場分析 18
3.1共享自行車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19
3.1.1 目前共享單車企業占比分析 19
3.1.2 共享單車市場規模分析 19
3.1.3 共享單車盈利模式分析 19
3.2 競爭對手分析 20
3.2.1 競爭對手基本情況分析 20
3.2.2 主要競爭對手營銷模式分析 20
3.2.3 競爭對手市場占有率分析 21
3.2.3.1 競爭對手投放數量對比 21
3.2.3.2訂單量對比 22
3.2.4 競爭對手產品造價分析 22
3.2.5 競爭對手運營模式與押金收取分析 23
3.3 項目目標市場定位 23
3.3.1 定位原則 24
3.3.2 價格定位 24
3.3.3 押金定位 24
3.3.4 投放市場定位 25
3.3.5 用戶體驗 25
3.3.5 項目定位可行性總結 25
3.4企業競爭力分析 26
3.4.1 在整個行業中的地位 26
3.4.2 和同類型企業對比分析 26
3.4.3 競爭策略 26
第四章 產品/服務介紹 27
4.1 項目方案 28
4.1.1 項目建設規模 28
4.1.2 產品/服務特點 28
4.1.3 項目盈利模式 29
4.2 項目業務描述 29
4.2.1 經營業務 29
4.2.2 服務對象(客戶定位) 29
4.3 產品/服務的競爭優勢 30
4.3.1 市場優勢 31
4.3.2 項目運作優勢 31
4.3.3 渠道優勢 31
第五章 項目建設計劃 31
5.1 項目建設主要內容 32
5.1.1 建設規模與目標 32
5.1.2 項目建設內容 32
5.1.3 項目進度安排 32
5.2 投放計劃 33
第六章 運營管理及經營模式 33
6.1 公司管理 34
6.1.1 組織形式 34
6.1.2 人力資源管理 34
6.2 營銷策略 36
6.2.1 營銷綜述 36
6.2.2 目標市場細分 37
6.2.3 市場開發策略 38
第七章 投放單車估算與市場需求 38
7.1 項目投資估算 39
7.1.1 項目估算范圍 39
7.1.2 投放依據 39
7.2 投放需求及投放區域規劃 39
7.2.1 項目總投放量 39
7.2.2 一期投放模分析 40
7.2.3 一期項目投資 40
7.2.4 流動資金 40
7.3 資金籌集方式 41
7.3.1 本項目融資方式 41
7.3.2 項目融資方案 41
7.4 詳細使用規劃 42
第八章 財務分析 42
8.1 基本財務數據假設 43
8.1.1 財務評價基礎數據與參數 43
8.1.2 財務和會計政策 43
8.2 財務預測 44
8.2.1 銷售收入預測 44
8.2.1.1 預測指標與說明 44
8.2.1.2 五年期銷售收入預測 44
8.2.2 成本費用預測 45
8.2.2.1 預測原則 45
8.2.2.2 項目成本預測 45
8.2.3 營業利潤預測 46
8.3 相關財務指標 46
8.3.1 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 46
8.3.2 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投資回收期 47
8.3.3 項目財務現金流量表 47
8.4 盈虧平衡分析 48
8.5 投資可行性 48
第九章 資金退出 48
9.1 融資方案 49
9.1.1 資金進入、退出方式 49
9.1.2 退出方式可行性 50
9.2 投資退出方案 50
9.2.1 股改上市 50
9.2.2 兼并收購 50
9.2.3 資本重組 50
第十章 風險分析 51
10.1 風險因素及識別 52
10.1.1 市場風險 52
10.1.2 競爭風險 52
10.1.3 投放風險 52
10.1.4 組織管理風險 53
10.1.5 政策風險 53
10.1.6 其他風險 53
10.2 風險評估 54
10.3 風險防范對策 55
第十一章 結論及建議 55
11.1 結論 56
11.2 建議 56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