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30萬噸合成氨技改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案例
(一)項目基本情況
本項目由公司負責實施,項目總投資 150,000.00 萬元,擬使用募集資金 100,000.00萬元。其中,設備購置費61,454.95萬元、安裝工程費36,149.82萬元、建筑工程費26,890.52萬元,其他費用 25,504.71 萬元。項目計劃建設周期為 24 個月,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煤氣化裝置、空分裝置、合成氨裝置、硫回收裝置以及與之相配套的三廢治理設施等公用工程和輔助工程設施。本項目建成后可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強化產業鏈一體化的戰略布局,增強公司抵御風險的能力與磷復肥主業核心競爭力。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淘汰合成氨落后產能,推動工藝革新,促進生產更節能、環保、安全、高效經過近 40 年的發展
公司已形成產業鏈一體化格局,在湖北荊門、宜昌、鐘祥、四川雷波、山東菏澤、河北徐水、廣西賓陽、江西九江、吉林扶余、新疆昌吉以上十地建有大型生產基地。公司產品覆蓋磷肥(主要為磷酸一銨)、常規復合肥、新型復合肥三大板塊多個系列,產品系列在行業內最為完備齊全,能夠充分滿足不同區域、不同作物在不同周期的生長需要。
目前,公司具有年產各類高濃度磷復肥逾 800 萬噸的生產能力和 320 萬噸低品位磷礦洗選能力,配套生產硫酸 280 萬噸/年、合成氨 15 萬噸/年、硫酸鉀 15 萬噸/年、硝酸15 萬噸/年。上述硫酸、合成氨、硫酸鉀與硝酸均自用,為公司生產復合肥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然而,隨著公司各類高濃度磷復肥產能不斷擴張,公司配套的年產 15 萬噸合成氨工藝技術還停留在 2005 年水平,產能落后,未能為公司下游產品生產提供成本優勢。為順應國家淘汰落后產能要求,強化行業龍頭地位,公司擬通過實施本次募投項目,淘汰合成氨現有落后產能,引進水煤漿氣化工藝等先進技術,提升先進產能產量。這不僅可有效滿足公司復合肥等生產所需合成氨原料的自給自足,還可以促進公司生產更節能、環保、安全、高效,推動公司戰略發展更經濟、穩健且長遠。
2、降低下游產品生產成本和外購運輸費用,提升盈利能力與長期經濟效益
公司產業鏈一體化發展目標系公司長遠發展戰略之一,而降本增效是企業長足穩定發展之利器。公司自始至終堅守主業銷售持續增長,同時,布局上游原材料成本控制領域,已構筑成本領先的核心競爭優勢。縱觀公司發展歷程,公司不斷探索高效降本策略,排查各項生產工藝、工序、運輸、存儲等環節,順應公司發展階段產能產量需求,改善生產工藝、刪減冗余工序、降低運輸及倉儲費用等,切實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目前,公司原材料供應環節,現有年產 15 萬噸合成氨生產線生產設備陳舊、生產工藝落后、生產過程物料消耗多、耗費工時長,影響合成氨產能產量,進而影響復合肥生產環節。為彌補生產過程中所需合成氨原料,公司外購成本、運輸及倉儲費用也相應增加。通過本次針對合成氨生產的專項技改工作,淘汰落后產能,引進先進工藝,實現合成氨低成本自給自足,可有效降低公司下游產品生產成本和外購運輸費用等,提升盈利能力、資金使用效率、凈資產收益率及長期經濟效益。
3、強化產業鏈一體化戰略布局,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及主業核心競爭力
公司主營業務為復合肥及磷肥研發、生產、銷售,屬于化肥行業。作為生產型企業,構建從主要基礎原材料到終端產品的完整產業鏈是發展必然之路。公司立足產業鏈一體化戰略布局,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一體化生產經營模式,且達成年產逾 800 萬噸高濃度磷復肥和新型肥料的生產能力,企業規模位居全國磷復肥企業前列。
本次通過優化基礎原材料端生產工藝、提升產能路徑,旨在進一步強化產業鏈一體化戰略布局,增強公司抵御風險能力及主業核心競爭力,是公司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選擇,也是提升未來可持續發展能力,符合公司發展戰略和全體股東利益的戰略舉措,具有較高的戰略意義。
(三)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1、政策支持復合肥行業轉型升級,本次技改項目順應政策導向
目前,我國化肥行業形勢嚴峻,產能過剩矛盾突出,能源、資源約束加強,產業集中度仍然偏低?;市袠I要想突圍,必須遵循“十三五”規劃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復合肥行業轉型升級作為化肥行業“十三五”規劃的重點,將向規?;⒏咝Щ⑿滦突较虬l展,而去產能化、大力推動技術創新、降低系統成本,增加綜合效益是其必經之路。公司本次募投項目主要針對成本物料供給環節的合成氨生產環節進行改進,引進先進技術、更新生產設備、改善工藝流程,優化公司產業鏈上游原材料供應端的物料品質及補給效率,為公司下游產品生產、結構升級提供土壤。公司本次募投項目的實施符合國家戰略規劃、順應產業升級契機,具有其實施可行性。
2、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為項目實施提供強勁技術保障
研發和技術的進步是促進公司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公司作為國內領先復合肥生產企業,擁有完善的研發體系和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研發體系層次清晰,分工明確,在荊門總部、北京總部系統化地開展肥料研究工作。目前,公司與國際國內權威專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優勢企業廣泛開展合作交流,通過借腦風暴實現科學技術的高位嫁接,增強企業技術研發創新能力;在國際合作方面,與國際肥料行業知名企業和肥料專家合作,聘請國際肥料工業協會前主席、前秘書長、國際肥料發展中心新型肥料中心主任等多位國際肥料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學習國際上最先進的肥料生產技術和工藝。公司持續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強化自主研發和產學研合作的經年積累,為本次年產 30 萬噸合成氨技改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強勁的技術保障。
3、可優化資本結構,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增強公司整體抗風險能力
公司自發展至今,秉承經營性現金流為先,資產結構穩健發展的經營理念,2017年末、2018 年末、2019 年末、2020 年一季度末,公司負債規模分別為 29.09 億元、26.23億元、30.23 億元和 31.30 億元,其中流動負債占比分別為 95.96%、95.74%、82.11%和82.71%,公司整體短期負債占比較高。公司通過本次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合理安排長期負債比重、調整負債結構,進而優化資本結構,提升公司資金使用效率,增強公司整體抗風險能力。
(四)項目投資估算
本項目總投資 150,000.00 萬元,擬使用募集資金 100,000.00 萬元。其中,設備購置費 61,454.95 萬元、安裝工程費 36,149.82 萬元、建筑工程費 26,890.52 萬元,其他費用
25,504.71 萬元。上述項目總投資中的 100,000.00 萬元資金由公司通過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方式籌集,剩余 50,000.00 萬元公司以自籌資金投入。
(五)項目效益情況
本項目投入運行后生產的合成氨為公司自用原材料,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本項目實施后產生的間接效益將在公司的經營業績中體現。
(六)項目備案、環評及用地情況
本項目已取得《湖北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備案證》(2018-420802-26-03-077628)和《關于新洋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技改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荊環審[2020]30 號)。項目建設用地位于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東寶化工循環產業園,公司正在辦理土地事項。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