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門-三元動力電池產業鏈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1、項目背景及必要性
(1)項目背景
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國家政策鼓勵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動力電池產業鏈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體現國家競爭力的標志性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汽車產業應對能源安全、氣候變化、環境保護和結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產業。
2016年12月中旬,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規劃中再一次明確了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產業的戰略地位,并指出“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的應用比例需要大幅提升,全面推進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體系建設,推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產業成為支柱產業,到2020年,產值規模達到10萬億元以上”。
《“十三五”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指出“加快推進高性能、高可靠性動力電池生產、控制和檢測設備創新,提升動力電池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培育發展一批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動力電池企業和關鍵材料龍頭企業。到2020年,動力電池技術水平與國際水平同步,產能規模保持全球領先”。
2017年4月,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關于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突破口,加速跨界融合,構建新型產業生態,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由大到強發展。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達到300瓦時/公斤以上。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銷20%以上”。
2018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明確要求“加快車船結構升級。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200萬輛左右。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
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重點區域使用比例達到80%;重點區域港口、機場、鐵路貨場等新增或更換作業車輛主要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2020年底前,重點區域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
補貼政策倒逼三元正極材料脫穎而出,引領汽車電動化浪潮
目前成功商業化的新能源汽車基本都采用鋰離子電池。車用鋰離子電池又可分為磷酸鐵鋰、錳酸鋰以及三元(NCM、NCA)電池三類。我國對動力電池的研究起步于“十五”科技部電動汽車重點專項,研究重點主要是鎳氫電池和錳酸鋰電池;到“十一五”時,研究重點轉向磷酸鐵鋰電池,從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示范開始,2010-2015年磷酸鐵鋰電池一度在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占據主導地位,這主要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投放曾以公共領域為主,電動公交大巴和中巴車輛多采用磷酸鐵鋰動力電池。
從2009年國家開始新能源汽車推廣試點以來,我國一直推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國家對補貼政策也有所調整。但總體來看,補貼政策呈現額度收緊,技術標準要求逐漸提高的趨勢,從2017年開始補貼政策與能量密度掛鉤。磷酸鐵鋰材料具備穩定性高、安全可靠、價格便宜、技術成熟等特點,但是理論能量密度提升空間有限,最大為150Wh/kg,極大程度上限制了該類電池的發展。
而三元材料是鎳鈷錳酸鋰和鎳鈷鋁酸鋰為代表的多元金屬復合氧化物,能夠充分發揮三種金屬的優勢,單體能量可達到180Wh/kg,其理論能量密度最高可超300Wh/kg,遠高于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
根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調研數據,2017年NCM三元正極材料已替代磷酸鐵鋰,成為國內占比最大的鋰電池正極材料,2018年的出貨量中約65%為三元動力電池。能量密度、低溫特性、功率特性以及高溫儲存性等方面都全面優于其他材料的三元材料,必將成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引領汽車電動化浪潮。
(2)項目必要性
1)減少有害氣體排放,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傳統燃油機車尾氣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為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鉛以及固體懸浮顆粒物等,這些污染物對環境、人體健康產生很大的危害。機動車污染防治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環節之一。
利用三元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驅動力,不僅可以降低石油的消耗量,而且能減少污染性氣體的排放以及CO2的排放,減少大氣污染,有效緩解霧霾等社會問題。
2)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導致三元正極材料供應不足
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步入高速增長期。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127萬輛、銷售125.6萬輛,同比增長59.90%、61.70%,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為98.6萬輛和98.4萬輛,同比增長47.90%和50.80%。受益于國家的政策支持和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未來仍將保持快速發展。而基于提高電池能量密度的政策要求,高能量密度的三元動力電池需求將會越來越大,對NCM、NCA三元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及前驅體原料的市場需求也會不斷增長,因而三元動力電池材料供應不足問題將會日益突出。
2、項目可行性
(1)“城市礦山+國際巨頭戰略合作”的雙原料戰略通道全面保障原料供應體系安全
公司積極實施鈷鎳原料“城市礦山+國際巨頭戰略合作”的雙原料戰略通道,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鈷鎳原料體系,鈷鎳原料供應戰略全面取勝,全面保障原料供應體系安全。
一方面,公司不斷強化國內鈷鎳鎢廢料回收,通過“電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電池包再造—新能源汽車服務”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產業鏈的建設,公司積極構建“1+N”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網絡,先后與140多家車企、電池企業簽訂了電池回收處理協議,以格林美武漢園區為中心的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基地和以格林美荊門園區為中心的廢舊電池整體資源化綜合利用處置基地;
建成武漢、無錫和荊門三大動力電池拆解示范中心,開拓格林美鈷鎳鎢原料的國內供應體系,搶占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行業的廢料回收市場。同時,公司鞏固并擴大與國外礦產巨頭的長期戰略合作關系,與嘉能可、中冶瑞木、托克等國際巨頭建立穩定的鈷鎳原料供貨關系,保障了鈷鎳原料的戰略供應,構建國際化大循環回收體系。
為了滿足未來公司三元前驅體材料對鎳資源的戰略需求,公司與青山實業、CATL控股的邦普循環、IMIP、日本阪和興業簽署了《關于建設印尼紅土鎳礦生產電池級鎳化學品(硫酸鎳晶體)(5萬噸鎳/年)項目的合資協議》,攜手共建印
尼鎳資源生產電池原料產業園,綁定資源與核心市場。公司與青山實業、CATL的合作,將實施資源、市場與技術大聯合,打通上游鎳資源與下游市場,實現“資源+技術+市場”的巨變效應,進一步夯實公司“城市礦山+新能源材料”核心產業戰略。
(2)優質客戶的旺盛需求保障公司產能釋放
公司核心產品三元電池材料與電池原料成為世界高質量產品代表,高鎳與單晶三元前驅體材料成為世界動力電池三元材料的關鍵原料。公司全面快速突圍高鎳主流產品關鍵技術,單晶NCM、高鎳NCA前驅體等高端產品大規模投入市場,主流供應CATL供應鏈、三星SDI與ECOPRO等國際主流客戶以及容百新能源、振華、廈鎢等國內主流客戶,產品市場得以全球化推廣,保障公司三元電池材料發展的戰略市場。CATL、三星SDI、ECOPRO等客戶對上游三元前驅體需求增量空間巨大,有助于公司產能的不斷釋放。
3、具體實施子項目情況
(1)3萬噸/年三元動力電池材料前驅體生產項目
1)項目概況
公司擬實施3萬噸/年三元動力電池材料前驅體生產項目,實施主體為公司全資子公司荊門格林美,總投資額為86,000.00萬元,本項目擬建設3萬噸/年三元動力電池材料前驅體生產線,建設地址位于荊門經濟開發區格林美城市礦產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園,建設周期為3年。
2)項目投資計劃
3萬噸/年三元動力電池材料前驅體生產項目預計總投資額為86,000.00萬元,具體投資情況如下:
4)項目批復文件
本募投項目已取得荊門市高新區行政審批局出具的登記備案項目代碼為“2017-420804-42-03-108840”的《湖北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備案證》及荊門市環境保護局出具的荊環審[2017]115號《關于荊門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3萬噸/年三元動力電池材料前驅體生產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