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智能制造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預測??
智能制造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將智能裝備通過通信技術有機連接起來,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并通過各類感知技術收集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數據,通過工業以太網等通信手段,上傳至工業服務器,在工業軟件系統的管理下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并與企業資源管理軟件相結合,提供最優化的生產方案或者定制化生產,最終實現智能化生產。
進入21世紀以來,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背景下,國際制造業競爭日益激烈,對先進制造技術的需求更加迫切。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對制造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的深刻變革,科技創新已成為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智能制造發展需經歷自動化、信息化、互聯化、智能化四個階段。
智能制造發展需經歷不同的階段,每一階段都對應著智能制造體系中某一核心環節的不斷成熟,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自動化、信息化、互聯化、智能化。就目前而言,我國仍處于“工業2.0”(電氣化)的后期階段,“工業3.0”(信息化)還有待進一步普及,較世界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
國務院2015年發布《中國制造2025》,提出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該行動綱領面向十個重點領域,建設五大工程,包括: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十九大報告也對發展制造業提出新的要求。
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1、制造全系統、全過程應用建模與仿真技術建模與仿真技術是制造業不可或缺的工具與手段。基于建模的工程、基于建模的制造、基于建模的維護作為單一數據源的數字化企業系統建模中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涵蓋從產品設計、制造到服務完整的產品全生命周期業務,從虛擬的工程設計到現實的制造工廠直至產品的上市流通,建模與仿真技術始終服務于產品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為制造系統的智能化及高校眼珠與云頂提供了使能技術。
2、重視使用機器人和柔性化生產 柔性與自動生產線和機器人的使用可以積極應對勞動力短缺和用工成本上漲。同時,利用機器人高精度操作,提高產品品質和作業安全,是市場競爭的取勝之道。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自動化制造裝備在生產過程中應用日趨廣泛,在汽車、電子設備、奶制品和飲料等行業已大量使用基于工業機器人的自動化生產線。
3、物聯網和務聯網在制造業中作用日益突出 通過虛擬網絡——實體物理系統,整合職能機器、儲存系統和生產設施。
4、普遍關注供應鏈動態管理、整合與優化 供應鏈管理是一個復雜、動態、多變的過程,供應鏈管理更多地應用物聯網、互聯網、人工智能、達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更傾向于使用可視化的手段來顯示數據,采用移動化的手段來訪問數據;供應鏈管理更加重視人機系統的協調性,實現人性化的技術和管理系統。
5、增材制造技術與工作發展迅速 增材制造技術(3D打印技術)是綜合材料、制造、信息技術的多學科技術。它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的沉積、粘合材料,采用分層加工或疊加成行的方式逐層增加材料來生成各三維實體。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