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個月吸收外資穩定增長 大項目見證中國營商環境優化提升
日前,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表示,2019年1-1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保持穩定增長。數據顯示,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6747家,實際使用外資8459.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折1243.9億美元,同比增長2.6%)。
高技術產業吸收外資依然保持了較高增幅。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2407億元,同比增長27.6%,占比達28.5%。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834.3億元,同比增長5.7%。其中,醫藥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43.9%和10.6%。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1572.7億元,同比增長43.4%。其中,信息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28.3%、60.7%和67.8%。
11月23日,總投資額達100億美元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在湛江動工。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薄睦樂表示,未來借助智能制造理念和數字化解決方案,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采用尖端技術,全面落實智慧生產理念,并采用自動化包裝、高科技控制系統和自動導引車輛等技術,服務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助力中國循環經濟發展。
在廣東,從巴斯夫基地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北,一個個外資項目描繪出一條世界級重化產業帶的雛形:在湛江,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加快建設,助力打造華南地區現代化臨港重大產業集聚基地,建設全球頂尖的石化園區;在惠州,總投資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化工綜合體項目已穩步開展填海工程,預計明年4月正式動工;在揭陽,GE亞洲首個海上風電機組總裝基地已于11月12日開工,預計到2021年下半年,該基地就能組裝出GE迄今為止發電功率最大的海上風電機組。
每一個外資大項目的落地都是中國營商環境日漸優化的見證。
就在《外商投資法》即將正式實施之際,中國營商環境建設再添濃墨重彩一筆。在日前商務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高峰表示,根據國務院的相關部署,司法部會同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起草了《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制定外商投資法的配套規定,細化法律確定的投資促進、保護和管理等各項職責。
"商務部會同市場監管總局正在制定《外商投資信息報告辦法》,擬對外商投資信息報告的范圍、主體、內容等作進一步細化。這些規定目前正在履行相關程序,很快就會正式公布。"高峰介紹說,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司法部組織各地區、各部門對現行相關有效的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行了全面清理,廢止或者修改與外商投資法不相符、不銜接的規定,目前已經初步完成。商務部將會同各地區、各部門盡快完成相關工作程序,及時公布有關情況,確保自2020年1月1日起不再執行與《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不一致的規定。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看來,今年外資大項目的快速推進顯示了外資對我國發展前景的強勁信心。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方面繼續推動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推進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取得積極進展。隨著新舉措的實施,我國外商投資環境會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便利化程度會進一步提高,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資項目在我國落地。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