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7萬億元左右,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9%?
2019年1月9日,南京市第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市長藍紹敏作政府工作報告。藍紹敏透露,2018年經濟發展呈現良好勢頭。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7萬億元左右,可比價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70億元,同口徑增長11.1%,兩項指標增速均快于全省、高于全國。同時,規上工業增加值等指標增幅創近年來新高;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增幅等指標在GDP萬億元城市中實現進位。
繼續穩坐城市GDP“萬億元俱樂部”,經濟增速成績在經濟大省江蘇省內已屬矚目,在全國范圍來看也頗為亮眼。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1470 億元,同口徑增長 11.1%,兩項指標增速均快于全省、高于全國。同時,規上工業增加值等指標增幅創近年來新高;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增幅等指標在 GDP 萬億元城市中實現進位。
2018 年,南京制定出臺" 1+45 "政策體系,全力推進"兩落地一融合"等十大工程。據悉,全年凈增高新技術企業 1282 家,增長近 70%,增量和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 17%,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
同時,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成效明顯。集中簽約新型研發機構 208 個,孵化引進企業 951 家,新增 3 名諾貝爾獎得主、55 名國內外院士來寧創新創業,斯坦福、劍橋等一批國際一流高校創新團隊落戶南京。培育集聚高成長性科技企業 150 家,首批 29 名高層次人才通過"舉薦制"產生。
圍繞" 4+4+1 " 主導產業方向,進一步聚焦重點產業、特色產業,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
同時,促進服務業集聚區提檔升級,新增 3 家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范區。蘇寧易購、運滿滿等互聯網平臺企業規模壯大,阿里巴巴江蘇總部、小米華東總部相繼落戶。四大現代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 12%,軟件業務收入達到 4400 億元,旅游業總收入增長 13.4%。
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度展開,7 條軌道交通線路、6 條過江通道同步建設,全市地鐵通車里程達到 378 公里,位居全國第四位。同時,綜合交通體系加快構建。南沿江城際鐵路正式開工,長江五橋等重大基礎設施進展順利,長江大橋公路橋維修改造工程竣工通車,地鐵寧溧線建成運營,紅山路一和燕路、 揚子江大道節點改造有序推進。
城市更新改造有序推進。頤和路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不斷加強。新開工保障房 456 萬平方米,竣工 356 萬平方米;改造棚戶區 488 萬平方米。實施 8 個重點片區環境綜合整治、16 條主次干道及沿街建筑立面出新,完成 192 個老舊小區、600 條背街小巷整治。
居民收入實現新增長。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9%,快于經濟增長。保障水平得到新提升。低保標準提高到每月 860 元,殘疾人基本保障和重點救助實現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達 2984 元,位居全省第一;醫療救助標準不斷提高。
民生事業獲得新發展。普通高中增加招生計劃 4500 人,"彈性離校""空中課堂"等做法得到教育部肯定,省教育現代化監測得分實現"三連冠"。市中醫院新院、鼓樓醫院江北國際醫院建成運營,基層醫療機構醫聯體實現全覆蓋。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 37.7 張,新增社區老年人助餐點 250 個,獲評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改革試點優秀地區。
長江大保護扎實推進。出臺《長江岸線保護辦法》,在全國率先把長江岸線保護納入法治化軌道。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調整優化岸線規劃,長江岸線開發利用率下降到 50% 以下。
環境質量明顯提升。堅決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問題整改,持續開展" 263 "專項行動,解決了一批突出問題。堅持科學治水、系統治水、精準治水、高效治水,提標改造城北、江心洲等污水處理廠,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重點領域改革亮點紛呈。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 864 "改革處于全國第一方陣;"不見面審批""預審代辦制"等"南京經驗"在全國推廣;不動產登記效率在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營商環境評級中位居全國第一。
同時,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取消 21 項、承接 35 項行政權力事項。不斷深化" 3550 "改革,積極拓展"不見面審批"服務,獲選全國"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改革試點,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 21.6 萬戶。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