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隨著物聯網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我國公共安全行業發展前景可期
公共安全是指通過檢測、監測、預警、防護和應急處理等手段,預防和減低各種突發事件、事故和災害,實現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避免國家、企業和家庭財產損失,減少社會和社區危害。
行業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和社會的轉型期,生產力水平和發展很不平衡,公共安全的社會基礎、保障條件薄弱,與經濟高速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影響著國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經常給人民生命和財產帶來重大損失。同時、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社會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公共安全管理,預防和減少各類災害、重大生產事故、重大違法犯罪、恐怖事件、外來有毒有害物質和生物入侵、疫病疫情的發生,保持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成為急待解決的戰略任務。
1、自然災害頻發、分布廣、損失大
自然災害具有突發性和嚴重性等特點,一次重大的災害在極短的時間內、可能造成數萬、甚至數十萬人死亡,致使千百萬人的生活、生產受到影響,受災面積可以達到幾十萬平方公里、甚至上千平方公里,并可以引發其它災害,造成社會動蕩和嚴重的社會安全問題。
2、生產事故總量居高不下,屢屢發生的重特大事故更具突發性、災難性和社會危害性
我國正處于生產安全事故的高發期,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礦商貿十萬就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和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均遠遠高于發達國家。全國發生各類生產事故以道路交通事故最多,工礦企業中以煤礦發生的生產事故最為嚴重。
3、食品安全隱患大增,威脅人民生命和健康,影響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
食品污染與中毒是我國主要的食品安全問題。盡管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我國食品污染與中毒的發生有所減少,但形勢仍然比較嚴重。
4、核安全存在隱患,對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潛在影響
我國核工業在歷經四十多年的發展,留下了大量的放射性廢物,特別是在江河附近的較大量中、高水平放射性廢液儲罐如果發生泄漏,將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放射性污染,產生巨大社會影響和經濟損失。
近年來,我國公共安全問題頻繁爆發,安全生產、公共衛生、環境保護工作面臨較大挑戰,推動了公共安全監測管理體系市場需求快速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國家財政在公共安全領域的支出逐年增加,由2007年的3486.16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10096億元。未來隨著物聯網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以及國家財政投入規模的擴大,2017年,國家財政公共安全支出將達到約12185億元。
公共安全行業包括消防、食品安全、安防、信息安全、衛生、生產安全、防震減災、教育等眾多行業,綜合來看,2017年我國公共安全行業整體市場規模達22357億元,2018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26381億元,同比增長18%。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