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淺析
中國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行業起始于上世紀 90 年代, 至 2005 年之前的階段屬于市場培育期。 2005 年以前,由于受股權分置等歷史遺留問題影響,我國證券市場交易規模較小,交易品種較單一,行業內的企業總體規模偏小,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以股票行情軟件和簡單資訊為主,行業內各企業的產品和經營模式高度同質化,行業處于完全競爭狀態。
2005 年中國證券市場實施股權分置改革之后,證券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機遇。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互聯網使用規模的不斷擴大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市場基礎;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續提高,居民理財意識不斷增強為行業發展奠定了客戶需求基礎;軟件編程技術的不斷革新, 電信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以及我國互聯網寬帶和移動通信網絡的技術更新和日益普及, 為行業的高速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當前,人類社會正處于金融創新的活躍期,加之互聯網向各個行業不斷沖擊滲透,互聯網與金融的巧妙結合漸入人們的視野,且不斷的創新更迭也使得人們對其長期保持著新鮮感,可以說是熱度從未停下。
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首先是平臺合規化
合法合規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礎,正規的平臺不僅有助于行業整體的發展、減少系統性風險,更是有助于企業塑造自有品牌、吸引投資資金、獲得大批忠實用戶。
而隨著嚴格監管時代的到來,各類重磅監管文件密集出臺。尤其是銀監會在2017年2月和8月分別下發的《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標志著網貸行業銀行存管、備案、信息披露三大主要合規政策悉數落地。
如此,未來互聯網金融產業的合法合規化必將不斷提升,行業會主動進行自律,以此加強風險管控、保障金融秩序正常運行。總之,備案已成為互金平臺實現合規化發展的必爭之地。誰能成為首批備案成功的互金平臺,誰就能夠占據先發優勢,將成為平臺勝出、超越的實力體現。
其次,服務實體經濟,脫虛向實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通過充分利用其開放屬性,將資金需求方和資金供給方需求實現透明化、精準對接。讓資金流向最需要的人群,從而精準助力實體經濟,引導資金脫虛向實。
2017年7月份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金融工作的第一原則和第一任務,可見中央對此的重視程度之大。在此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功能將進一步增強,這也是今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一大趨勢。
金融必須服務于實體經濟,其核心是降低金融虛擬化程度、回歸本源,向直接服務實體經濟轉變。這就需要金融機構靈活運用不同金融產品組合,提供差異化、多樣化的綜合服務,化解金融風險,助推企業成功轉型。
第三,投資群體年輕化,服務更注重用戶體驗
隨著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的極大普及,手機已成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伴侶”,此外,以移動支付為切入口,伴隨移動互聯網與金融的深入結合,移動金融產品越發豐富、多樣化,如移動基金、移動銀行、移動保險等等。通過手機移動端,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享受“遠方”的金融服務。
而年輕用戶是互聯網的中堅力量。這條“屌絲定律”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也很適用。據相關數據統計,80后、90后占到互聯網金融消費群體的70%以上。這個年齡段的群體雖然不是社會財富的最大擁有者,卻是接觸互聯網最多的群體,他們多喜歡冒險、崇尚創新、熱愛自由,這與互聯網能最快獲取信息的特質吻合。
最后,互聯網金融平臺國際化發展
目前已有很多中國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開始出海,比如在東南亞市場,東南亞地區大部分國家金融體系、能力相對原始,龐大的市場需求為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提供了新戰場、新前景。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