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低碳紡織印染行業問題剖析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發展低碳經濟是當今世界減輕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的有效途徑。隨著全球氣候問題的變化,綠色理念在全球范圍的盛行,低碳經濟、低碳生活、低碳社會等新名詞也相繼出現。低碳經濟是以“三低”為基礎(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通過產業轉型、技術創新、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在新的貿易格局下,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世界各國的經濟導向標。面對全球倡導低碳經濟的革命性主張,面對白熱化的貿易競爭,我國整個紡織印染行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技術設備落后、產品質量標準問題等很可能受到其他國家綠色壁壘的阻礙,紡織印染行業極有可能因不實施“碳減排”限額被征收“碳關稅”。因此,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結構,扶持高科技紡織產品研發,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紡織印染行業的低碳經濟已是勢在必行。
低碳紡織印染現存問題
1、低碳經濟概念模糊
國內外對發展低碳經濟的各項指標更多的是停留在概念階段。國際上對低碳紡織、低碳服裝、標注碳指標等也缺乏明確的標準。同時,我國現有的紡織印染行業碳排放的基本情況仍不清晰,對碳排放量沒有具體的評價指標,缺少相關的信息資料,對低碳經濟的概念處于模糊狀態。
2、產業結構不盡合理
我國沿海地區由于資源成本和生態環境的約束,嚴重影響到紡織印染產業的發展進程。因此為優化紡織產業布局,加快紡織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的步伐已是勢在必行。
3、能耗居高不下,節能減排壓力大
目前我國大部分紡織工業產品單位綜合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就單個紡織印染企業而言,其耗能、排污都構不成多大的環境問題。但由于整個行業的容量大,制造過程長,就形成了行業總體資源消耗多,污染排放大的現象。
4、落后產能淘汰力度不足
商務部監測的多種紡織品中86.9%是供過于求的。產能過剩不僅占用了定額的“碳排放量”,更是增加了之后相關事宜的“碳排放”的負擔。產能過剩,淘汰落后產能已是刻不容緩。
低碳紡織印染發展趨勢
1、實現紡織印染行業由大變強戰略目標,發展低碳經濟。以國家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為導向,制定行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目標和規劃,發展低碳紡織。
2、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推進紡織低碳經濟發展。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制約因為在與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自主創新能力薄弱、技術工藝、設備落后等。因此,在國家政策、戰略目標的指導下,需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低碳經濟政策體系和市場體系,建立全面的“節能減排”綜合管理體系,對紡織產品實現全過程的能耗監測和控制,引導紡織印染產業向低耗能、高效益的方向發展,推進紡織印染行業低碳經濟的發展。
3、開發再生環保纖維和天然纖維,生產地低碳紡織品
4、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發展方式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