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需要提高環境監測的技術水平,推動環境監測事業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獲得了十足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不可忽視的是我國的環境問題也同樣日益嚴重,森林覆蓋面積逐漸變小,生物物種的多樣性急劇減少,大氣污染嚴重,全球氣候異常等等,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的破壞,這些問題日益威脅著人類的健康。
環境監測作為保護環境的一種有力的科學手段,是指通過對影響環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測定,確定環境質量(或污染程度)及其變化趨勢,為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監測的內容不斷增多,任務日益繁重,由工業污染源的監測,逐步發展到對環境污染物的監測,對物理污染因素(如振動、噪聲、光、電磁、熱、輻射和放射性等)和生物污染因素的監測。
環境監測行業包括兩塊主要業務,一是環境監測所需環境監儀的生產,二是為污染物排放企業提供第三方環境監測服務。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是采取相應環保措施的前提條件,也是進行環境保護必不可少的步驟。加強環境監測,是實現“十三五”污染減排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題中之義,是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是深化國際環境合作的有效途徑。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環境監測工作面臨著越來越繁重的工作任務,環境監測的領域同樣在逐漸擴大,對環境監測的精確性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現代社會中突發性的環境問題逐漸增多,這就要求環境監測部門不僅要建立完善的環境預警機制,同時還要建立有效的現場簡易監測系統機制,提高環境監測的自動監測系統性能。在新世紀新形勢下,我國環境監測工作必須要向現代化、信息化這一目標前進,創建現代化環境監測系統。
針對我國的環保問題,環境監測技術的現狀可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技術監測體系;其次,我國加大了在環境監測儀器方面的投入力度,提升了技術水平,環境監測儀器的研發和生產能力不斷提升;最后,環境監測已經實現連續自動化監測,使得傳統環境監測技術下的所有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從而提高了我國環境監測的效率和環境監測的準確性。
創建現代化環境監測系統,必須加強環境監測這一理論知識的研究,建立環境監測學科體系,完善學科體系建設,培養環境監測高級人才,研發高精尖監測儀器;同時與國際接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優秀人才,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方法,提高環境監測的技術水平,推動環境監測事業的發展。此外,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構建環境監測立體網絡,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的管理。
創建現代化環境監測系統,必須改進體制管理制度,改善工作人員的冗雜的現象,提高工作效率,在加強政府部門的監測的同時,要促進民營監測機構的發展,為環境監測事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綜上所述,根據當地環境的污染狀況合理選擇環境監測技術,是有效提高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的重要手段,雖然在我國經濟和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出現了各種新的環境檢測技術,實現了對環境監測的動態、實時、自動監測,但相關工作人員不能因此僅僅依靠環境監測設備,還要不斷創新環境監測的工作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