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降費再為中國經濟賦能
7月1日起,我國新一輪3000億元規模的降費就要正式落地。來自業內的消息稱,中央部門和地方都在積極備戰此輪降費大幕的開啟。目前,多地已經就啟動第二輪降低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等作出細化部署,清理行政事業性單位收費等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毋庸置疑,作為今年我國為企業和群眾減輕近兩萬億元稅費負擔的重要一環,新一輪降費倍受各方關注。究其原由,不僅在于今年以來,包括增值稅、個稅等減稅以及降低社保費率等減輕企業、個人稅費負擔的舉措,開始在各個領域顯現紅利,取得了預期效應,更因此前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關于做好2019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這份任務清單圈定了今年降成本的八大重點,細化為27項重點任務,涉及20余部門,直指實體企業的痛點、難點,使新一輪降費舉措涉及面更廣、力度更大,更好地順應了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充分彰顯積極意義,當然值得期許。
以降低電價為例,有專家按照我國第二批降電價具體措施測算,2018年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收入降低50%,適當延長電網企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和平均折舊率,增值稅降低稅率帶來的空間,將分別降電價幅度約107億元、1100億元、120億元。幾項合計,預計將為一般工商業電價提供1300億元左右的降價空間。這顯然稱得上“大手筆”。與此同時,在減少物流成本、降低網絡流量資費、減半征收文化事業單位建設費等方面,相關部門和多地政府都作出了部署,而且“手筆”都不小,可謂形成共識,只待付諸實施。
眾所周知,為企業和群眾減稅降費,深層次目標是力促中國經濟爬坡過坎,根本目標則要為中國經濟賦能。其政策信號非常明確,就是讓企業等經濟主體“輕裝上陣”,可以對物質資本進行中長期投資決策,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力度,持續對人力資源進行投資,這些都有利于夯實經濟中長期增長的根基。
此前,國家統計局公布2019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4%,被認為超出市場預期。分析其因,或許可以有方方面面,但與上一輪大幅度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密切相關。進而言之,“減在當下、利在長遠”的減稅降費政策,契合經濟新常態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和要求。減稅降費、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支持企業轉型升級等一攬子政策措施持續發力,在不斷增進中國經濟韌性的同時,也進一步夯實了中國經濟的基礎??梢灶A見,伴隨著新一輪3000億元降費措施的落地,將會釋放更多紅利,再為中國經濟賦能。
我們深信,有黨中央、國務院的科學施策、深化改革,包括減稅降費在內的一攬子改革舉措必將落到實處,中國經濟必將穿越風雨,終見彩虹,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