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再定調!國企民企改革方向明確,這些行業放寬市場準入
9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和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的措施,持續優化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環境;要求按照“兩個毫不動搖”支持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改革發展。
“跨省通辦”等多項服務事項成為現實
早在7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開始面向社會公開征集關于跨區域(含跨省和省內跨市縣)仍不能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鼓勵社會各界留言分享在“異地辦事”中遇到的煩心事。
短短2個月不到,諸多老百姓心心念念的多項跨區域通辦的政務服務事項就已成為現實,居民和小微企業用戶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也在國家能源局5月起草征求意見后內得到了回應。
本次會議指出,推進與企業發展、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高頻事項“跨省通辦”,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各類要素自由流動、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
會議確定,要抓緊將現有線下政務服務轉為線上辦,在抓好“省內通辦”的同時,今年底前實現市場主體登記注冊、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職業資格證書核驗、學歷公證、駕駛證公證等58項事項異地辦理,明年底前實現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就醫結算備案、社保卡申領、戶口遷移等74項事項異地辦理。下一步還要加快實現新生兒入戶、社保參保繳費查詢等“跨省通辦”。要優化線上辦理方式,使“跨省通辦”便捷、易操作。同時,要保障少數群體線下辦事需求。保護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
為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會議確定,全面推廣居民和小微企業低壓用電報裝“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今年底前在全國實現用電報裝業務線上辦理,將居民用戶和實行“三零”服務的低壓非居民用戶全過程辦電時間分別壓減至5個和25個工作日內,其他用戶辦電時間也大幅壓縮。2022年底前,實現居民和低壓用戶用電報裝“三零”服務全覆蓋,其中非居民用戶辦電時間減至15個工作日內。上述措施三年累計可為小微企業節省投資約1300億元。
持續推進國企提質增效,放寬市場準入
本次會議指出,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支持國企和民企改革發展。
國企改革方面,會議指出,持續推進國企提質增效,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發展后勁,更好發揮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撐作用。扎實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今年基本完成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等工作,著力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支持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技術攻關,深入推進“雙創”。加快剝離非主業,著力做強主業。
今年以來,全國多地國企混改不斷落地。就在8月31日,廣東省廣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鹽股份)增資擴股項目簽約儀式在南方聯合產權交易中心順利舉行,這是發改委的第三批混改試點,也是廣東省屬國企中首家集團層面混改試點。
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曾在7月16日國新辦發布會上透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將緊緊抓住未來三年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時期,對各項重點任務明確國企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提出明確的任務舉措,做到可量化、可考核。并針對重點難點問題,針對改革落實不平衡、不到位的情況,堅持問題導向,有針對性地提出措施,而不是面面俱到。
民企改革方面,會議指出,要進一步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帶動擴大就業。持續放寬市場準入,加快電網企業剝離裝備制造等競爭性業務,推動油氣基礎設施向各種所有制企業公平開放。支持民企參與重大鐵路項目建設和客貨站場開發經營。推動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進一步向民企開放,加快對民企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認定,暢通民企技術人才職稱評審通道。允許中小民企聯合參與工業用地招拍掛。鼓勵各地建立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分擔機制。
早在2019年12月22日,國務院就印發了《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指出將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在電力、電信、鐵路、石油、天然氣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在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金融服務業等領域大幅放寬市場準入。
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席主席楊瑞龍在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上曾表示,政府可以通過“造血”的方式增強企業的活力,如通過向民營經濟開放某些壟斷性產業給企業更多的投資機會。隨著企業自身發展機會的增多與活力的提升,其抵御外部不確定性的能力會得到增強,企業吸收就業的能力就會提高。企業作為創造就業機會的主體,企業能生存下來,就業就穩得住,企業能夠發展,就業就會增加。
在楊瑞龍看來,允許民營資本進入某些壟斷性行業,可以起到一箭雙雕的功效:一方面可以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另一方面把壟斷行業中的國企改革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