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約150家生物醫藥上市企業的高管離職
人福醫藥董事長王學海辭職、魚躍醫療副總裁(副總經理)趙春生辭職、恒瑞醫藥4位副總經理辭職……今年前三季度,約150家生物醫藥上市企業的高管離職,其中包括上海醫藥、九州通、白云山、國藥一致、海王生物、南京醫藥等32家2019年營收過百億元的企業。除個別企業高層因年齡因素退休外,“個人原因”為職位變動的主要原因。
此次離職潮中,生物醫藥企業高層頻繁出現。新京報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提供的數據整理發現,僅總裁、副總裁級別,今年前三季度,就有包括健民集團、康恩貝、海正藥業、人福醫藥、廣譽遠等在內的34家上市公司出現變動。如人福醫藥董事長王學海因工作分工調整辭去人福醫藥董事長一職,老百姓張林安今年9月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且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相較而言,今年的高管離職潮涉及范圍更廣。有媒體報道,2019年1月至10月,至少有90多名高管辭職,到2020年,僅總裁、副總裁級別的職位變動就已接近這一數字。諸多業內人士指出,離職潮的背后與制藥行業整體發展趨勢相關。中康CMH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國內藥品終端市場下滑,預計2020年全年,中國藥品市場規模約為1.78萬億元,較2019年下降2.3%,藥品市場將出現少見的負增長。來自中商產業研究院的統計也顯示,截至2020年5月,醫藥行業虧損總額達130.4億元,這一數字已經超過2019年全年虧損總額的80%。
有業內人士認為,生物醫藥行業的高管離職潮與近幾年一致性評價、帶量采購等行業政策的推動不無關系。
今年8月,第三輪藥品集采已經敲定,189家參與企業中共125家中選,中選產品191個,涉及惡性腫瘤、高血壓、糖尿病、精神類疾病等共56個藥品,產品平均降價53%,最高降幅達95%。
集采之后,藥品價格明顯降低,相對應的是,企業的營銷費用也從以往的較高水平逐步回歸到相對合理的區間。一致性評價的推動也在影響企業的考量,按照業界估算,一款藥品從購買參比制劑,到開展藥學研究,從小中規模生產,再到生物等效性試驗、復核檢驗,完成一個單品種仿制藥一致性評價,企業花費少則500萬元,多則1000萬元。一旦失敗,企業見不到任何回報。國內手握數百個批準文號的藥企并不少見,出于成本的考量,企業對產品線必將有所取舍,正大天晴、齊魯制藥、恒瑞醫藥、華東醫藥等知名藥企均公開表示將放棄部分市場容量小、商業價值低的產品。
再加上今年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即便是上市藥企,日子也并不好過。今年上半年,345家A股上市生物醫藥企業中,有195家企業營收出現同比下降,占比超過半數,凈利潤出現同比下降的企業為167家。
“政策變革與業績承壓的雙重考量下,生物醫藥企業人員調整更加頻繁就不足為奇。”業內人士稱,國內藥品審評審批加速以及優先審評政策的出臺等,醫藥自主創新能力無疑將讓企業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企業戰略的調整、人員的頻繁調整也是中國醫藥行業轉型升級正在加速的表現。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