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保健食品行業已進入規模加速攀升的黃金時期
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說法。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第3.1條將保健食品定義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所以在產品的宣傳上,也不能出現有效率、成功率等相關的詞語。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在當今的社會中,也正在逐步被廣大群眾所接受。保健品是中國大陸的一般稱呼,在國外包括港澳臺地區一般稱之為:膳食補充劑。
目前我國保健品規模已超過2000億元,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保健品市場,但對比國際水平仍有較大空間。對比全球:人均年消費金額相比美國214美元和日本148美元,中國人均消費金額2017年僅為26美元,遠低于國際水平;相比美國60%粘性用戶和50%滲透率,中國僅有10%粘性用戶和20%滲透率。對標美國:中國目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處于美國70年代水平,而70年代是美國保健品行業高速成長的起始期,70年代至今美國保健品行業規模擴張了數十倍。按照美國經驗,中國保健品行業尚在高速成長期。
多重因素促進保健品發展
1、人均GDP提高。2006 年以來,我國人均 GDP 逐年提高,2016 年已達 8123.18美元。人均保健品消費金額整體也呈上升趨勢,由 2006 年的 16.6 美元上升至 2016年的 77.8 美元。但和經濟較發達的美國及我國港臺地區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香港、臺灣地區人均 GDP 與人均保健品消費額均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類比以上國家,一方面,我國人均 GDP 及人均保健品消費額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另一方面,隨著中國人均 GDP 的穩步提升,未來中國人均保健品消費額也將大幅上升。
歷史數據和國際研究經驗顯示,當一國的人均 GDP 從 3000 美元向 8000 美元的躍升階段中,消費者在保健食品消費形態方面將會發生趨勢性變化,保健食品在消費屬性上將逐漸從可選消費品向必選消費品轉變,從而帶動保健食品行業需求提升。2018年上半年我國GDP總量4189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二季度同比增長6.7%,增速比一季度放緩0.1個百分點,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區間。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同比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 正好處于該階段,保健食品在我國正逐步從高端消費品、禮品轉變為膳食營養補充的必選品,我國保健食品行業已進入規模加速攀升的黃金時期。
2、人口老齡化加速。老齡人口一向是保健產品的重要使用人群,滲透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我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從年齡結構來看,中國目前 40—50歲的人口占比較大,達到 18%,2020—2025 年超過 50 歲的人口占比會進一步提升,保健品消費人群數量將繼續提升。據預測,到 2020 年,中國的老年人口將達到 2.48億人,老齡化水平將達到 17.17%。到 2050 年,中國的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 4 億人,老齡化水平將超過 30%。 因此, 未來健康食品在老年人中的滲透率將繼續提高。
3、二胎政策紅利。全面放開二胎后,人口數量強勢上升,母嬰營養保健品可享受巨大利好。國家衛生計生委表示,2016 年全國新出生嬰童數為 1846 萬人,人口出生率高達 12.95%,二孩及以上占出生人口比重超過 45%,達到 2000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孕婦及新生兒需補充多種營養元素,不斷上漲的新生兒數量將大幅提升母嬰營養保健品的消費需求,將為母嬰保健品帶來較大的市場空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命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開始更多地關注健康、長壽。越來越多的消費群體,構成了巨大的保健食品消費市場。同時隨著社會競爭愈演愈烈,生活工作節奏不斷加快,給人們生理和心理機能帶來巨大沖擊,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群不斷擴大,各種疾病也隨之而來,為規避不健康以及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人們求助于保健食品,使得保健食品的開發和生產成為經濟生活中的“熱點”。總之,人們收入的穩定增長以及人們的消費觀念、健康觀念的較大轉變,為保健食品的消費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