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養老機構發展相對滯后,與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養老產業是為生命長期健康、幸福實現的各種產業和研究提供的服務;養老產業就一定是通過各種生命研發、科學研究、生產應用提供保持和延續生命活力的全方位針對性聯通服務。養老產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業,也是從各種具體需求延伸到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托底服務,養老產業是生命存在的服務產業,切忌不可僅僅為滿足部分生命的服務,并且養老產業絕對不可以只針對老年人群,應該是包含和覆蓋老年人群,因為健康生命的延續和簡單。
我國目前已經處于老齡化社會。按聯合國標準:當一個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或65歲老人占總人口的7%,該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國1999年60歲以上人口已達到10.3%,標志著當年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2016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已達到1.49億人,幾乎是英國和德國兩國人口綜合。65歲以上人群占總人口比例為10.80%,超過聯合國標準7%近4個百分點。受長期低生育率、不斷增長的人口預期壽命以及人口年齡動態累積效應的影響,從2015年到2060年,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將呈現出老年人口規模迅速擴大、老年人口比重持續提高以及老齡化速度遠高于其他國家等顯著特征。
我國老齡人口增速也常年遠超人口增速。2016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增速為3.5%,較2015年增長了約500 萬,而總人口在2016年增速僅為0.59%,同年出生率也僅為12.95‰。2003年至2016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的平均增速達到 3.4%,同期我國人口增速為0.5%,老齡人口比重連年不斷增加。
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絕大部分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足,醫療、文化、體育等服務設施綜合利用率較低,服務覆蓋區域和服務人群有限,服務內容單一 ,社會化專業水平不高。總體上與中央要求和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發展建議
養老產業雖然有著很高的市場開發潛力,但是處于發展初期,需制定一套系統而規范的發展規劃,協同好方方面面,以實現穩步發展。
1、健全保障制度
養老產業規范、有序發展離不開完善、健全的養老保障制度。養老產業作為一套市場化運作的產業,其發展尊重市場價值規律。在價值規律之下,老年人享受相關的養老服務,本身或家人支付相應的貨幣,從而使養老產業在微利基礎上實現可持續運作,這需要健全的養老保障制度予以支撐。
2、發展養老地產
基于當前房地產發展勢頭,結合養老產業發展需求,大力發展養老產業地即養老型社區。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老人年不僅對衣食住行有著更高要求,對健康、環境等亦有要求,尤其精神層面要求更高,而現今的養老地都是普通的小區,養老設施等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建設真正符合老年人實際需求的新型養老社區,積極發展養老地,并建立與之相配套的醫療保健室、文化活動站、養生堂、小花園等設施,保障室內陽光充足、自然通風,構建適宜于老年人養老的生態環境。
3、改革創新制度
對于老年人而言,對健康的需求是最為迫切的,需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社區醫療服務嵌入養老產業。在支持和引導下,保障體系要積極參與到養老產業之中,把公益性服務與市場化的養老產業結合起來,滿足老年人需求的同時推動養老產業發展。
4、轉變消費觀念
大多數人買東西講究物美價廉,很少買中看不中用的東西,有了錢就會存起來,不提倡炫耀性消費,尤其老年群體。勤儉節約固然好,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消費觀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養老產業發展。為改善生活質量的適度消費是有必要的,要潛移默化地促進他們消費觀念的轉變和更新,拉動內需,為養老產業發展提供動力。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