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生物質發電產業將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前景廣闊
在當今時代,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的供應和需求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使得人類面臨著資源短缺和環境保護的壓力,針對這樣的現狀就需要改變傳統的能源結構,不斷的開發生物質能。
全球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生物質約 1,700 億噸,其能量相當于世界主要燃料貢獻的 10 倍,而作為能源的利用量還不到總量的 1%,極具開發潛力。與化石燃料相比,生物質資源種類眾多、數量巨大、分布廣泛。其主要有:木柴燃料、農作物廢棄物、畜禽糞便、能源植物、城市廢物等。其中,農作物廢棄物主要有秸稈(稻草、麥秸、棉花秸等)、雜草、稻殼、花生殼等。能源作物指專門作為能源的作物,目前用于油料作物種植的樹種有:麻風樹、油桐、烏桕、漆樹、核桃、油茶、黃連木、油橄欖、油翅果、四合木等。
中國生物質資源豐富,2007年生物質原料總產出潛力高達9.32億噸標煤,其中有機廢棄物和邊際性土地占比分別為41.1%、58.9%。從趨勢來看,江瀚咨詢預計到2030年秸稈、畜禽糞便和能源作物產量將分別新增產能1.37、0.45、0.57億噸標煤,即生物質原料年產能潛力提升至11.7億噸標煤。
發展前景分析
現代農業發展將推動農業生產的社會化程度逐步提高,如農業企業規模的擴大,農業生產的地區分工、企業分工日益發達,"小而全"的自給自足生產被高度專業化、商品化的生產所代替,農業生產過程同加工、銷售以及生產資料的制造和供應緊密結合,逐步發展為農工商一體化。這對于生物質能產業發展有著強大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節能減排的要求,并且國內外對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力度不斷加大,我國政府也把生物質能的綜合利用提到了新能源開發的重要位置,加大了對生物質能開發的政策支持力度。隨著《可再生能源法》和相關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和實施,我國生物質發電投資熱情迅速高漲,啟動建設了各類農林廢棄物發電項目。
對于我國而言,利用生物質能源發電是發展生物質產業的主要途徑之一,能夠避免大量的秸稈無處可用而大量焚燒,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也浪費了優質的能源;同時收購生物質燃料也是對農民進行有效的扶持和幫助。伴隨著生物質發電項目的不斷增多,原材料的采購價格在不斷的上升,這樣就造成許多發電廠出現了嚴重的虧損,從而導致一部分生物質發電廠運行時間不足,所以國家一定要加大生物質發電產業的扶持力度,針對有關的行業政策給予一定的優惠,這樣就能夠不斷的改善生物質發電產業的生存環境,從而使得生物質能發電得到快速的發展。
根據國家能源局《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生物質能基本實現商業化和規模化利用。生物質能年利用量約5,800萬噸標準煤。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500萬千瓦,年發電量900億千瓦時,其中農林生物質直燃發電700萬千瓦,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750萬千瓦,沼氣發電50萬千瓦;生物天然氣年利用量80億立方米;生物液體燃料年利用量600萬噸;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量3,000萬噸。
我國的生物質發電產業潛力巨大,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在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的生物質發電產業將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前景廣闊。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