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機械制造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產業洞察 2023-10-27 08:12:24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
機械制造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為各個領域提供技術設備和服務。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2023年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進行分析:

一、發展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我國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高于同期全國工業和制造業0.4和0.2個百分點。主要涉及的51個行業中類里45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等行業增速較快,分別為16.7%、15.8%、14.8%、12.1%和11.5%。機械工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比上年增長19.6%和42.9%,高于全國工業3.7個和16.1個百分點。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呈現較快增長,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汽車、電氣機械及器材、儀器儀表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14.8%、12.1%、12.6%、42.6%和37.8%。機械工業景氣指數的編制涵蓋了生產經營活動、市場需求、企業信心等方面,2022年平均為106.4,處于景氣區間。
從外貿方面看,2022年,我國機械工業進出口總額達到1.3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1.3%,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17.9%,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大出口商品類別地位。其中,出口總額為7885億美元,同比增長10.4%,占全國出口總額的18.9%;進口總額為5747億美元,同比增長12.5%,占全國進口總額的16.7%。機械工業貿易順差為2138億美元,同比擴大5.6%,占全國貿易順差的57.9%。
從創新方面看,2022年,我國機械工業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應用示范,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根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數據,2022年,我國機械工業研發經費支出達到1040億元,同比增長15%,占營收比重為1.4%,較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研發人員數量達到110萬人,同比增長10%,占從業人員比重為8%,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7萬件,同比增長20%,每億元營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為3.6件,較上年提高0.4件。
二、發展趨勢
展望未來,我國機械制造行業面臨著一系列的機遇和挑戰,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趨勢:
(1)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機械制造行業正加快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提高生產效率、質量和靈活性,降低成本和資源消耗,增強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工業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正在深刻改變機械制造行業的生產組織方式、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推動機械制造行業向高端化、品牌化、服務化、個性化方向發展?!蛾P于推動機械工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持續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加快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深入推進綠色制造工程,加強在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智能裝備與產品、智能制造服務等方面的創新與應用。
(2)綠色化、低碳化。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和要求。我國已明確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要求制造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機械制造行業作為能源消耗和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需要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循環利用、清潔生產等措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強度,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蛾P于推動機械工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綠色設計理念的推廣應用,提高產品節能環保性能;要加強清潔生產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要加強廢舊產品回收利用體系的建設,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3)國際化、多元化。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合作的深入發展,機械制造行業正面臨著更加開放和競爭的國際市場環境。一方面,我國機械制造行業需要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展國際市場份額,提升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我國機械制造行業也需要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風險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性和韌性。《關于推動機械工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和認證活動;要優化國際市場布局,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要加強海外投資合作,建設海外生產基地和服務網絡。
綜上所述,2023年機械制造行業將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勢頭,同時也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為了適應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機械制造行業需要不斷創新技術和產品,提高品質和效率,拓展市場和領域,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發展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我國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高于同期全國工業和制造業0.4和0.2個百分點。主要涉及的51個行業中類里45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等行業增速較快,分別為16.7%、15.8%、14.8%、12.1%和11.5%。機械工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比上年增長19.6%和42.9%,高于全國工業3.7個和16.1個百分點。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呈現較快增長,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汽車、電氣機械及器材、儀器儀表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14.8%、12.1%、12.6%、42.6%和37.8%。機械工業景氣指數的編制涵蓋了生產經營活動、市場需求、企業信心等方面,2022年平均為106.4,處于景氣區間。
從外貿方面看,2022年,我國機械工業進出口總額達到1.3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1.3%,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17.9%,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大出口商品類別地位。其中,出口總額為7885億美元,同比增長10.4%,占全國出口總額的18.9%;進口總額為5747億美元,同比增長12.5%,占全國進口總額的16.7%。機械工業貿易順差為2138億美元,同比擴大5.6%,占全國貿易順差的57.9%。
從創新方面看,2022年,我國機械工業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應用示范,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根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數據,2022年,我國機械工業研發經費支出達到1040億元,同比增長15%,占營收比重為1.4%,較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研發人員數量達到110萬人,同比增長10%,占從業人員比重為8%,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7萬件,同比增長20%,每億元營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為3.6件,較上年提高0.4件。
二、發展趨勢
展望未來,我國機械制造行業面臨著一系列的機遇和挑戰,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趨勢:
(1)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機械制造行業正加快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提高生產效率、質量和靈活性,降低成本和資源消耗,增強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工業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正在深刻改變機械制造行業的生產組織方式、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推動機械制造行業向高端化、品牌化、服務化、個性化方向發展?!蛾P于推動機械工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持續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加快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深入推進綠色制造工程,加強在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智能裝備與產品、智能制造服務等方面的創新與應用。
(2)綠色化、低碳化。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和要求。我國已明確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要求制造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機械制造行業作為能源消耗和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需要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循環利用、清潔生產等措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強度,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蛾P于推動機械工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綠色設計理念的推廣應用,提高產品節能環保性能;要加強清潔生產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要加強廢舊產品回收利用體系的建設,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3)國際化、多元化。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合作的深入發展,機械制造行業正面臨著更加開放和競爭的國際市場環境。一方面,我國機械制造行業需要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展國際市場份額,提升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我國機械制造行業也需要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風險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性和韌性。《關于推動機械工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和認證活動;要優化國際市場布局,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要加強海外投資合作,建設海外生產基地和服務網絡。
綜上所述,2023年機械制造行業將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勢頭,同時也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為了適應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機械制造行業需要不斷創新技術和產品,提高品質和效率,拓展市場和領域,實現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