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健康產業預計2021年將達到12.9萬億元
隨著人口老齡化、環境污染的加劇,以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自2015年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設“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受益于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大健康”產業已然成為引領經濟發展新引擎。藥企和藥店作為我國大健康戰略的重要實施主體近幾年在實現了快速發展的同時紛紛加大了對大健康生態圈建設的布局。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醫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635.86億元,同比增長9.92%,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0.90個百分點,增速高于全國工業整體增速5.02個百分點。各子行業中,增長最快的是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化學原料藥、中成藥、制藥設備的增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整體來看,醫藥企業仍然保持著較快的增長勢頭。
以康美藥業(600518)的大健康布局為例。2018年1月10日康美藥業發布對外投資公告稱,公司日前與湖北通城縣方面就合資成立醫院投資公司,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康美通城人民醫院等事項達成一致,其中康美藥業出資約10.8億元,持股比例為80%。合作各方將在目前二甲醫院通城人民醫院的基礎上,計劃投資10億元,打造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康美通城人民醫院。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起家于“華南”廣東的中醫藥大健康龍頭企業,康美藥業一直著力整合地方政府資源,從“東北”吉林、“西北”青海、甘肅、“西南”四川云南重慶,“華東”安徽上海,到此次敲定“落子”華中的湖北通城,意味著康美“智慧+”大健康產業醫療服務體系已完成全國各大區域的布局。
醫投公司將依托通城縣人民醫院,整合周邊土地資源,對醫院基礎設施進行改擴建,打造三甲綜合性醫院——“康美通城人民醫院”,計劃投資金額為10億元。同時,康美藥業在通城新設立或收購一家符合資質的醫藥商業公司,統一供應和集中配送通城縣人民醫院以及鄉鎮衛生院等所有公立醫療機構所需的醫院藥品、醫用耗材、醫療器械、醫療設備和通用物資。
除了康美藥業,其他大型藥企均紛紛加強了其大健康戰略布局。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藥企之外,藥店也是大健康戰略的重要實施主體之一,且藥店進入大健康領域的門檻非常低,具有較藥企率先進入大健康領域的先天優勢。
這主要從兩大方面考量,首先,藥店作為醫藥流通領域的一種流通渠道,引入大健康產品后,本身就無須再建渠道,依靠現有渠道便可直接開始銷售。其次,藥店也無須進行產品研發,同樣是尋求合作引入產品,即可快速地實現大健康產品銷售。因此藥店進入大健康領域具先天優勢。藥店的大健康戰略以引入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為主,以引入健康服務為輔。
藥企和藥店持續發力大健康,在推進大健康戰略實行的同時,受益于政策紅利刺激和下游需求的不斷增長,企業自身經營規模得到大力擴展。從我國大健康產業的生命周期來看,我國大健康產業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不久后將會步入快速發展期,行業需求也將會迅速增長。2020年大健康產業或將成為我國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大健康已然成為大勢所趨,除了藥企和藥店外,各類主體紛紛加速大健康產業布局,僅就12月份以來,華邦健康、恒大集團、大湖股份、科通芯城等企業紛紛宣布了各自的大健康布局戰略。
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加上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問題,我國大健康行業的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據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大健康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健康服務產業市場規模約4.50萬億元,到2016年我國健康服務產業5.6萬億元。若按此速度發展下去,預測2017年我國大健康服務行業的規模將到達62161億元。
健康服務行業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地域差異。地域差異的產生主要是由于我國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醫療機構屬地化管理、醫師單點執業等因素造成。總體來講,按照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和區域體檢市場規模大小等指標,可以將健康服務市場劃分為一類地區、二類地區和三類地區。具體分類如下:
一類地區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
二類地區為除一線城市外的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二線城市。與一線城市相比,二類地區的各城市特點主要為:城市人口在500 萬至1,000萬;專業健康服務的市場認可度有待加強;人均體檢收費相對較低;房租、人工等成本相對較低;單店利潤率相對較高。盡管專業健康服務行業在二類地區起步時間較晚,但行業發展迅速,成長性較強。
三類地區為除一、二線城市外的其他城市。目前,三類地區的市場尚不成熟,專業體檢機構較少,當地居民體檢意識不強,人均體檢收費較低。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及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三類地區的輻射人口數量將不斷增加,健康服務市場具備一定的發展潛力,但需要進一步開發。
我國健康產業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主要存在4個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包括:法律法規不健全,導致無法可依,無章可循;行政主體不到位,部門監管存在真空;傳統觀念作祟,影響群眾科學地接受現代醫療保健產品和服務,市場理性意識有待強化;技術基礎薄弱,個性化服務不足。
2017年中國健康產業規模為4.9萬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12.9萬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7.26%。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