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行業延續較好態勢
近年來,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生產總體平穩,市場供需穩定,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好于預期,行業整體效益延續較好態勢。
2018年,全年原油天然氣總產量3.34億噸(油當量),同比增長2.4%。其中,原油產量1.89億噸,下降1.2%;天然氣產量(含煤層氣,下同)1610.2億立方米,增長7.5%;液化天然氣產量900.2萬噸,下降0.9%。
2018年,全國主要化工產品總產量增幅約2.3%,較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化肥總產量(折純)5459.6萬噸,下降5.2%;硫酸產量8636.4萬噸,增長1.8%;燒堿產量3420.2萬噸,增長0.9%;乙烯產量1841.0萬噸,增長1.0%;純苯產量827.6萬噸,增長4.7%;甲醇產量475.6萬噸,增長2.9%;合成材料總產量1.58億噸,增長7.5%;輪胎產量8.16億條,增幅1.0%。
中國煉油與化工行業產能產量、煉油收入占比、主要利潤及景氣度分析煉油和化工處于石化產業鏈的下游,起到對原油進行加工轉換的作用,通過賺取加工費來獲得合理的利潤,但往往由于原油價格大幅波動,而產品價格調整相對滯后,導致該板塊業績波動也較為劇烈。當原油價格過高時,終端產品需求減弱,替代品增加,同時受國家發改委管控導致產品價格不能及時傳導,煉化企業虧損;當原油價格過低時,產品與原料之間的價差太小,企業毛利降低。所以只有當原油價格處在60美元-80美元之間時,在不考慮庫存的影響下煉化企業能夠保持較高的利潤水平。
煉油一般是指石油煉制,是將石油通過物理分離和化學轉化生產符合內燃機使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油以及為乙烯裝置提供化工輕油,同時副產石油氣和渣油。化工裝置以乙烯裂解為龍頭,將化工輕油進一步轉化成聚酯塑料、化纖、橡膠等終端石油制品,為人們提供衣、食、住、行等產品,而煉油是石油加工轉換的第一步。
煉化的加工類型通常根據產成品的情況分為燃料型、潤滑油型和化工型。
煉油行業產能過剩,兩桶油占據統治地位
當前我國的煉油行業整體呈過剩局面,而隨著幾大民營大煉化項目的陸續投產,未來產能過剩情況將加劇,行業競爭更加激烈,低端落后產能將加速淘汰。煉油企業的競爭力除了自身規模和技術優勢以外,掌握終端銷售領域才是行業的重要壁壘。中國石油作為國內第二大煉油生產商和成品油銷售商,除了自身每年能夠生產超過9000萬噸的成品油以外,還擁有超過2萬座加油站,為煉油企業保駕護航。
“十三五”期間,我國的煉油總體規模將繼續擴大,除了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旗下煉廠的改擴建以外,以浙江石化、恒力石化為主的民營大煉化項目也將陸續投產,但由于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等因素影響,預計實際投產進度晚于規劃。預計恒力石化整體投產在今年一季度末,浙江石化在下半年,同時考慮新投產項目普遍需要3-6個月的調試期,所以今年實際投出產能較小,對成品油市場沖擊較小。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