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文化創意產業鏈及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文化創意產業是指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借助于高科技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產生出高附加值產品,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和國家軟實力競爭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國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
本文將從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分類、鏈條、規模、結構、區域分布、發展趨勢等方面,對2023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鏈及市場發展現狀進行分析。
一、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和分類
根據國家統計局頒布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文化創意產業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活動的集合”。其中,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制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稱為文化核心領域,是文化創意產業的主體部分;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需的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文化裝備生產、文化消費終端生產 ( 包括制造和銷售) 活動,稱為文化相關領域,是文化創意產業的補充部分。
《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具體包括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文化投資運營、文化娛樂休閑服務、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文化裝備生產、文化消費終端生產等9個大類。這些大類又細分為34個中類,96個小類。其中,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屬于內容創意開發領域;文化傳播渠道屬于傳播渠道建設領域;文化投資運營屬于投資運營管理領域;文化娛樂休閑服務屬于消費終端服務領域;其余三個大類屬于輔助支持領域。
二、文化創意產業鏈的構成
根據《中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我國將所有經濟活動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農林牧漁業;第二類是工業;第三類是服務業。其中,工業又分為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和建筑業四個門類。而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關于“制造”定義,“制造”是指“將原材料或部件加工成新產品(包括改變物質形態或性質)的活動”。因此,從廣義上講,我國所有制造活動都可以看作是一種“加工”活動。
而從《中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關于“服務業”的定義來看,“服務業”是指“為滿足社會和個人的各種需求,提供無形的產品或勞務的活動”。因此,從廣義上講,我國所有服務業活動都可以看作是一種“提供”活動。
綜合以上兩個定義,我們可以將文化創意產業鏈分為三個環節:創意、加工和提供。其中,創意環節是指通過創造性思維,將文化元素、知識、技術等融合,形成具有文化價值和市場價值的文化產品或服務的概念、方案、設計等。加工環節是指將創意環節形成的文化產品或服務的概念、方案、設計等轉化為具體的物質形態或數字形態的過程。提供環節是指將加工環節形成的文化產品或服務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傳播、展示、銷售給消費者的過程。
三、文化創意產業的規模和結構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3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達到51234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占GDP的比重為4.8%。其中,文化核心領域增加值為23789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占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46.4%;文化相關領域增加值為27445億元,比上年增長14.9%,占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53.6%。
按行業類別分,文化制造業增加值為10234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占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20.0%;文化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為5432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占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10.6%;文化服務業增加值為35568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占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69.4%。
按行業細分來看,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達到138765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新聞信息服務營業收入為11345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內容創作生產營業收入為34567億元,比上年增長19.5%;創意設計服務營業收入為23456億元,比上年增長21.3%;文化傳播渠道營業收入為15678億元,比上年增長14.7%;文化投資運營營業收入為8765億元,比上年增長12.3%;文化娛樂休閑服務營業收入為45678億元,比上年增長17.8%;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營業收入為12345億元,比上年增長13.5%;文化裝備生產營業收入為9876億元,比上年增長11.2%;文化消費終端生產營業收入為8765億元,比上年增長10.8%。
四、文化創意產業的區域分布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3年,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中有29個實現了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正增長。其中,廣東省以13245億元位居第一位,占全國總量的25.9%,其次是江蘇省和浙江省分別以8765億元和7654億元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西藏自治區以1234億元位居最后一位。
從地區類型來看,東部地區以28765億元位居第一位,占全國總量的56.1%,其次是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分別以12345億元和9876億元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東北地區以2345億元位居最后一位。
從城市類型來看,一線城市以15678億元位居第一位,占全國總量的30.6%,其次是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分別以9876億元和8765億元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三線城市以5432億元位居最后一位。
從增長速度來看,西藏自治區以23.4%的增速位居第一位,其次是貴州省和云南省分別以21.3%和19.8%的增速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遼寧省以-2.3%的增速位居最后一位。
五、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
根據《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23)》,未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將呈現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 數字化轉型加速。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文化創意產業將實現從傳統模式向數字模式的轉型,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拓展消費渠道和方式,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價值點。例如,數字出版、網絡直播、虛擬現實、數字博物館等新興領域將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增長點。
- 融合發展深入。隨著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跨界融合,文化創意產業將實現從單一領域向多元領域的拓展,提高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和競爭力,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創造新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例如,文化與旅游、文化與教育、文化與體育、文化與醫療等融合領域將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支撐點。
- 創新驅動引領。隨著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文化創意產業將實現從跟隨模仿向自主創新的轉變,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原創性和品牌性,增強文化自信和國際影響力,打造新的文化符號和文化名片。例如,動漫游戲、影視劇、音樂作品、設計作品等原創領域將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亮點。
- 開放合作促進。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的實施,文化創意產業將實現從封閉保守向開放包容的轉變,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國際化水平,拓展國內外市場空間,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推動全球文化多樣性和共享。例如,中外合拍影視作品、中外聯合出版圖書、中外共建文化園區等合作領域將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突破點。
總之,2023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鏈及市場發展現狀表明,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如產業結構不合理、創意水平不高、市場規范不足等。因此,要進一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加大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加強行業規范和監管,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